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的集市上,农民将自己家种的蔬菜水果拿来摆在地摊上卖,很多市民喜欢到这里来买东西。一是觉得这里的东西是农民自己家种的,绿色有机又健康;二是农民自己地里产的蔬菜,不是贩来的,价格会比较实惠;第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使价格很便宜,还是可以砍价的。来买菜的老头老太对这个砍价有劲儿得很,他们买什么都砍价,不管卖家喊价多么便宜,他们还是要砍一砍,哪怕砍掉一毛钱,也有很强的成就感。所以,赶集购物一直都很受欢迎。
砍价,是我们中国人的购物习惯,买东西砍砍价,不管砍下来多少,总是很爽的。如果一分都没有砍下来,就会觉得吃亏了。所以,会砍价的人,被认为是会买东西的人。
很多人不会砍价,因为不知道砍掉多少合适。砍少了吧,会多花冤枉钱,砍多了吧,怕卖家给个脸色,再说你几句不中听的“你想白给你吗”,“买没买过东西啊”,之类之类,难免接受冷嘲热讽。
有人总结说,砍价要看你在哪里买东西,如果是小店,小摊,价值超过一百元的,你就对半砍,如果卖家没有骂人,表情平淡,那你还是砍的少了,当卖家表示可以接受你的砍价,你就赶紧挑一下商品的毛病,找找茬,借故不买离开,但是当你砍价后卖家对你表示不屑一顾,态度不好,有打发你走的意思,那你要注意了,差不多砍到位了,可以掏腰包了。即使这样,还是忐忑,砍到位了没有,极有可能卖家是在表演,他演技好的话让人产生错觉,认为他在忍痛割爱。
其实,有句老话说得好,精买的不如傻卖的,买东西的人总是占不到便宜,卖家是知道底的,掌握利润的主动权。你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定价权永远在卖方手里,砍不砍的,意义不大。
明码标价来得更靠谱,货比三家更实在些。超市里的价格看看,自动售货机的价格看一眼,赶集看看摊位上的货物,多方比较,自然就知道合理的价格是多少了。现在比价也方便了,上网看看最方便,京东商城、淘宝、拼多多,还有一些购物小程序,都可以去瞅一眼,分分钟就知道合理的价位在什么位置,不需要砍价。这种感觉还是前所未有的爽!
当然,商家主动打折,双11,双12,618,这些购物节,就是商家打折的机会,不用砍,他自己就下来,多好。
真的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买方市场的好时代,再也不用去砍价忍受卖方虚虚实实的嘲讽和调侃了的尴尬了。而且,明码标价也是时代进步,消费规范的标志,砍价,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