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水果生产基地的水果卖不出去,一年到头放在当地的冷库里存储。一直到第二年,新的果子都下树了,老的还没有卖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善于经营的水果生产商采用品牌自营模式,已经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大城市运营水果售卖机。
举烟台红富士苹果的例子。
现在生产基地果农的苹果存放在冷库,存放的费用是一斤三毛钱,上门去收购苹果的价格是两元钱,甚至还不到。而大城市超市的苹果价格是大概10元一斤。现在将水果售卖机布局在大城市,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果农的产品顺利物美价廉地到达市民手中。
首先,要建立果农和城市市民间的直达通道。
运营理念就是,将水果售卖机作为果农和城市市民之间的桥梁。省去中间的众多环节。
一般来说,果农的苹果收获之后,都会存放到当地的冷库冷藏存放。等待经销商来收购,经销商在全国各地的水果批发市场,开发当地的经销商,水果商贩,超市,专卖店等等渠道,中间起码转了几道手续。
如果把中间的渠道省去,水果售卖机走进大城市的各个角落,那么直接受益者就是果农。
不需要听天由命。眼巴巴的等着经销商来收购苹果。心里有底,只要人们每天还是吃苹果,有需求,就一定可以通过水果售卖机卖出去。
价格有保障。我们发现,不管源头的苹果多么便宜,哪怕是三块两块,甚至是一块钱一斤,到来超市,还是大概十块一斤。原因是中间的周转,各渠道的扒皮利润追求,拼命压低源头的价格,而通过水果售货机销售,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保证果农的价格不低于三元,四元,因为,最终市民能接受的价格只要不高于超市的十元即可。
水果售卖机,作为产地直销的有利媒介,打通了果农源头于市民餐桌之间的通道。
水果生产商可以在各个大城市试点。水果售卖机的布局集中在城市人口密集处。一台设备每天的销量按100斤核算,一年的销量在三万多斤。一百万斤的苹果只需要投放三十台水果售卖机。
再看源头,一家有点规模的果农,年产量在5万斤左右,可以先联合20家果农,签订协议,保证水果售卖机的货源充足。
在目标城市建立或租用冷库,在红富士苹果收获季节,一次性运输到目标城市冷藏存放。
水果售卖机布局在目标城市的人口密集地,三十台水果售卖机的布局范围在10公里范围,越小越好,方便补货员补货。
冷库的地址距离水果售卖机最佳距离不超过20公里,方便运输补货。
此水果售卖机项目的受益者,首先是果农,他们的水果不愁卖,不愁价格,不愁没有人去收购,最终卖给果汁商,损失基本水果种植成本。
然后,城市市民也是受益者,他们可以吃到基地直供的水果,保证绿色营养,不做中间商的二次处理,无任何添加化学成分防腐处理,保证食品安全。
运营获利。投入成本为水果售货机的设备成本,冷库成本,运输,人工成本,总投入不超过五十万。一斤苹果即使利润在1块钱,也有100万,三个月成本即可全部收回,而且风险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