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说,处理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的,做事情有方法就是技巧。制作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祖先在生产劳动中掌握的技巧,这个技巧是人类优于其它物种的标志所在。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方法,都属于技巧。技巧是宜人的,因为,他使一件事情变得简单、省力、快速。
有技巧地处理人际关系往往事半功倍,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却讨厌使用技巧,因为虚伪的做法令人心生厌烦。
到底要不要处事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直来直去坦率直白;还是,圆润温和,讲究方式方法?这真是个难题。
《三国演义》叙述的故事情节,充斥着计谋策略,三十六计都充满着处事技巧;《甄嬛传》的宫斗剧里,真真假假,勾心斗角,看的让让人身心俱疲,心太累了!
现实中也不乏此类情节。在职场里,尔虞我诈,阴奉阳违,口是心非的处事方式成了家常便饭,看上去都在使用所谓的处事技巧,遇到问题,都是在迂回婉转地解决。这让我们看不清彼此的内心,虚虚实实,对一件事情很难做出判断,更难给出断论。有些有才华的人才因为处事能力生硬被排挤打压,而一些平庸之辈却凭着送礼请客,溜须拍马频频上位,办公室政治讲究的就是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经常在书店或者是自动售货机里看到专功各类处世技巧的书,比如如何搞定领导、如何在职场上位等等。这些书传授请客送礼的技巧,搞关系的窍门。也算是中国特色吧。身在职场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这些技巧。
不讲处事技巧,凭性子直来直去,恐怕自己很难获得想要的进步,这真是无奈之举。
想要轻松,就要自然表达,摒弃各类处事技巧。首先,人际关系断舍离,人们实际上不需要结交太多的三教九流,狐朋狗友多多益善的时代过去了。仅交往三观一致,情趣相投的人们就足够了。据统计研究,一个人一生中保持亲密关系的人不超过八个人。
处事原则是:简单。交往的人要简单、可控。不是来者不拒,什么人都要交往。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人交往,而有一些是保持一定的友好的距离的。另外三五个,甚至哪怕是只有一个,你认定的懂你的人,那么你要交往,就要深交,敞开心扉用心交往。无需使用技巧,也不用圆滑。比如揣摩、猜测、试探、吊个胃口、欲擒故纵,这些,统统不要。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足矣。这样的关系,轻松自如,淡定从容。真的感情,就是这种最朴素的通透。
我们做不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毫无技巧地处理人际关系,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内心,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做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