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通人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物质也极大丰富,赚的钱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有些人花钱开始大手大脚,不再算计了。苦日子熬过去之后,该享受生活,享受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红利。
父辈们养成的勤俭节约的习惯,到了新一代身上消失殆尽。
一对乡下的父母来城里给女儿带小孩,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七十多岁的年纪,虽然身体硬朗,但女儿觉得年龄大了该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自己请个保姆就可以的,月入几万的家庭对于这点负担不算什么。但是老人说,不要请保姆,孩子我们来带,能增进爷孙的感情,自己发挥点余热挺好的。
来到在大城市里生活,他们有太多的看不惯。他们看不惯年轻人生活上铺张浪费,比如随手关灯,不要浪费电,他们说到做到;洗澡时,放出的前一段冷水,一定用桶装起来,冲厕所用;他们淘米的水,会用特定的容器盛起来洗菜时用;他们买菜都是算计好的,一天吃多少,绝不多买,生怕时间长了坏掉造成浪费;去自动售菜机买水果蔬菜,他们会买刚好一家人够一天吃的量,苹果买几个,葡萄买两串,青菜买几棵,每天下楼买一趟,也不费事;他们会用废弃的旧衣服制成拖把或者抹布重复利用……
女儿不屑,经常会说,你们省来省去,能省出多少钱呢?老人说,省不了太多,但是也不用故意浪费,知道你们不在乎钱,但是从环保的角度,是不是也为社会做点贡献呢?你的钱多的花不掉可以捐赠点出去给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失学儿童,那不好吗?说的女儿哑口无言。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它是过上幸福生活的保障,不管是生活多么富足,也绝不能浪费。全社会都提倡光盘行动,饭店里吃不完的饭菜,都要打包带走,当然尽量点菜的时候把握好不要多点,按需点菜,不够再加,实在吃不完的就打包带走,社会风气如此,也不丢人。
每个月养成攒钱的好习惯,一个家庭,不能没有风险基金,最起码需要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看病买药,突发事件,人情往来,哪样不需要钱,不管收入多高,都要每个月攒点钱,对整个儿家庭负责。
其实,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观的体现,他在某种程度上跟贫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