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国际连锁品牌,比如优衣库。等这些品牌的新品上架后,价格总是高高在上,人们在试穿过后对喜欢的商品往往不急于出手,因为如果不是很着急拥有的话,等过半个月之后,一定会有优惠活动出来,降价幅度从50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直接五折销售。买东西感觉到划算,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喜欢这个品牌的人会把到这里购物当成乐趣。其实这是商家的价格激励政策,在零售业内这样的促销是最为常见的。
为了让价格对顾客更有吸引力,零售商经常使用价格激励措施,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如买一送一、优惠券、在报刊杂志获得优惠券之后可以直接抵用现金等等。促销的目的是增加客流量,助推顾客购买。
一般的零售商会采用两种价格激励措施定价,天天低价法和高-低定价法,使用天天低价的零售商会设定恒定的低价,几乎不会降价促销,恒定的价格摈弃了每周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而使用高-低定价的零售商日常的定价较高,但会在频繁的促销活动中给出短期内低于天天低价的价格。使用天天低价的商家最为成功的是沃尔玛,实际这个概念就是他们提出来的,沃尔玛向顾客承诺主要品牌采用的是天天低价的定价策略。这种方式彰显了跟高的价格稳定性,以及更加公平可靠的企业形象。这种做法带来了更高的零售利润。这种做法的成功须建立在他的客户群体中许多都是每次购买很多商品的“大篮子”购物者。
目前看,更多成功的价格激励是高-低定价法。很多人并不是想要一个公平的价格,他们想要的一个划算的交易,说白了,是占便宜。
对于大宗商品的购买,大多数人还是相当谨慎的。消费者经常用手机查看优惠促销活动,优惠卷的兑换率是很高的,消费者在购物场所启动应用程序寻找优惠活动,他们喜欢触摸、感受、试穿,喜欢从网上寻找信息而不是咨询促销员,这也是几乎所有的购物场所都有wifi。年轻人喜欢仔细的计算优惠活动的细则叠加,并因此而有成就感。
人们对价格的预期也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去高档星级购物场所的时候不指望打折,能买到限量的值得炫耀的商品,价格高反而是优势;去家门口的自动售货机买个水果,他就知道比菜市场贵一点;去沃尔玛买东西一下子要买好多,因为整体核算下来不会亏;去奥特莱斯,没有价格激励,不打折谁会出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