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喜欢争吵,不管跟什么人吵起来伤和气不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升起戾气,迟迟难以散去,影响很长时间的心情。
有时候会为一个无关你我的事情吵起来,观点不同,各执己见,吵得面红耳赤。比如,前段时间的娱乐新闻,某女性在国外代孕,孩子生下来后,女方弃养。这件事情,不单是网民分为两派,打起了口水仗,在现实中也不乏争吵。人们有人指责男方,有人指责女方,从道德上,从法制上寻找论据,吵来吵去,好朋友居然吵得反目。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大家茶余饭后,谈起某个事情,包括时事政治,国际政治,观点不同的时候,便开始争吵,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情绪失控爆出粗口。
有一种实力不对等的争吵,比如领导跟下属,孩子跟父母。小孩子一定吵不过大人,因为在我们国家,家长打孩子视为教育,孩子要吃冰淇淋,站在冷饮自动售货机边上大吵大闹,“妈妈你答应好的,考到一百分就每天给我买一个冰激凌”。妈妈耍无赖,就是不给买,说你上次上课不听话让老师罚站了,还想吃冰激凌?孩子说那我考了一百分,你答应的事情。妈妈又拿出来别的事情搪塞,吵来吵去,妈妈赢了,她靠的是她的权威,和她掌握着经济大权。强势的吵赢了。然而,这位妈妈失去了信誉。孩子的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打击。
那么,争吵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我要吵赢,你要认可我,这就是背后的逻辑。人们都希望被认可,被顺从,这是人性所致。在争吵的过程中,无论从音量的大小,说话的气势,肢体语言的表达,甚至,拳脚相加的时候,都反应了人的这种本性。
但实际上,争吵改变不了什么,每个人的既定想法不会轻易的被改变。就好像辩论赛,虽然有规则,让辩论尽量不发展成为争吵,但是两者之间很雷同。胜出的一方,只是规则上胜了,气势上赢了。客观上说,未必,真理自在人心。就算我保持沉默,也不代表我认可对方的观点,我说不过你,吵不赢你,但是,你没道理就是没道理。
夫妻之间,长期的相处,就算是锅碗瓢盆也难免碰擦,所以争吵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成熟的夫妻如果仍然心中有爱,那么在争吵过之后,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释放出某种信号,缓和气氛。比如,逗逗家里的小猫,放个你我都听习惯的音乐。这样的举动,让争吵的氛围变得柔和。
绝大多数时候,要避免激烈的争吵。尊重互相之间的不同观点。如果是至亲,有义务让对方有所提升,那么需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以身作则做表率,下意识的把争吵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